- A+
眼看2020年就快过完了,全国各地也终于迎来寒潮,此时的老母亲们纷纷开启高能预警模式——给娃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。
特别是家里的姥爷奶奶,在宝宝已有的三四层外还要加上五六七八层...
在这样的“呵护”下
没有冻出病来,而是被捂出来了
曾经就有一名刚满月的宝宝,家长因为担心宝宝着凉,给宝宝穿了很多件衣服,就连睡觉时也穿着厚厚的毛衣,结果第二天,宝宝发起了高烧,为了退烧,又给裹了厚厚几层衣服,一夜过后,宝宝呼吸微弱,精神萎靡,到了医院才发现宝宝得了“捂热综合征”,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,多脏器功能衰竭,最终抢救无效死亡。
这样的新闻年年都有
穿太多、盖太厚、和家长同床睡
都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
看了这么多事件,奶叔只想说:
家长们,咱能别这么坑娃吗?
那么,宝宝穿得多为什么会有危险?
在寒冷季节,该给宝宝怎么穿衣呢?
宝宝冬季“中暑”,其实就是捂热综合征,也叫蒙被综合征,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都是捂热综合征的高发期,多发于新生儿、1周岁以下的宝宝。
这两种情况高发:
①给宝宝穿太多或盖太厚,保暖过度导致
②宝宝与大人同床睡,大人体温过高,宝宝长时间处于密闭的高温环境中,也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。
可别以为这是小范围的情况,有研究数据显示:捂热综合征占新生儿疾病的30%~65%,死亡率达18.33%,而后遗症发生率已达到了46%。
来源:《回顾性分析 81 例捂热综合征婴儿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及防治》
事实上,小宝宝生长发育快、新陈代谢旺、产热量大,但因为皮下脂肪薄,散热也更快,会比成人的体温稳定性弱很多,容易被热到,也容易被冷到。特别是刚出生不久的宝宝,大脑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,体温调节功能也不完善,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。
此时的宝宝如果因为穿的过厚、捂得过久,他的体温会急速上升,而身体会通过大量出汗和呼吸来散热,在捂热综合征的初期,宝宝会出现呼吸急促、哭闹不止、大量出汗,如果体温持续升高,眼窝凹陷、口唇发青等现象也会接踵而至...
当发现宝宝捂得过多时,可以这样做
①找到原因,去除过多的衣服和被子,换上宽松的衣服
②让空气流通,缓解宝宝缺氧情况
③给宝宝哺乳或喝水补充水分
如果以上措施还无法缓解不适症状,以及出现抽搐、意识不清、呼吸异常等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即使知道了捂热综合征的危险性
但也有不少家长感到委屈
宝宝又不会说话
我怎么知道他是冷还是热呢?
给孩子穿那么多,
怎么手脚还是那么冰!
这是因为新生儿和月龄较小的宝宝心脏功能不够强大,射血能力影响到血液循环到肢体末端(手和脚)的时候,供氧和供养均偏弱,同时供养给手脚的血液循环偏慢导致的,但手脚温度微凉不影响身体健康及肢体功能~
那怎么判断宝宝的冷热?
可以摸宝宝的这两个地方
①鼻梁、鼻尖
②后颈和背部(被衣服覆盖的区域)
如果没有进行什么运动,但后颈出汗了,说明穿多了
如果宝宝颈后摸起来有点凉,那就要给宝宝加衣服
把握不准心里又忐忑
那就测体温,宝宝腋下测体温
正常来说显示为36~37℃
不用裹得像粽子,也能温暖过冬的技巧来啦~
宝宝保暖法则:三暖一凉
宝宝体表有1/3的热量经由头部发散
头部血管丰富,过热易导致心烦头晕
所以给宝宝穿衣,要保证“三暖一凉”:
手、肚、脚要尽量暖和,
头要适度散热。
为了让宝宝冷热适宜
及时增减衣物,室内室外自由切换
可以参考洋葱式穿衣法,具体这样做▼
穿衣法则和年龄段也有关
大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感
来做一定的参照▼
宝宝发烧时,要怎样穿衣服?
宝宝在发烧状态下,要尽量让宝宝感觉不难受。可以以正常状态穿衣服,家长用陪伴或拥抱给予安抚。如果遇到宝宝体温上升阶段,可能会出现寒战的现象,不代表孩子冷,但预示着孩子体温会快速升高。此时,常规的摸颈法无法再用来判断孩子冷暖。
那很多人说发烧了捂身汗就好了,这方法到底可行吗?
其实,出汗是退热的一种表现,是当发烧要好了才会出汗,而不是出汗让发烧好了哦!
有些家长不想让宝宝单独睡
那就让宝宝拥有自己的被子
同时注意床上不要放杂乱的毛巾和玩具
一不小心一个翻身容易压到宝宝口鼻
另外不建议给宝宝用电热毯和热水袋